隨著水產養殖行業對綠色能源的需求提升,“漁光互補”模式正在全球范圍內加速推廣。通過在水產養殖場或海上養殖設施上方安裝漂浮式太陽能,不僅可直接為養殖場供電,減少柴油使用,還能改善水體環境、提高養殖效率。智利首推海上漂浮式太陽能系統。
挪威海產巨頭Mowi在智利洛斯拉戈斯地區的Huar Norte鮭魚養殖場投運了一座直徑50米的漂浮式太陽能發電裝置。這是智利鮭魚養殖業首個此類項目,為海上養殖場提供清潔能源。該系統可直接為養殖場供電,并儲能以備后用。每年可節省約12萬升柴油,減少約350噸二氧化碳排放,預計覆蓋站點約50%的能源需求,年發電量約36萬千瓦時。這套系統由Mowi智利公司聯合三家國際能源解決方案企業AKVA group、Alotta Energy和Fjord Maritime共同開發,旨在減少化石燃料使用。
項目采用挪威設計,并根據智利海洋環境進行本地化改造。該系統有助于降低海上交通頻率,改善環境和員工工作條件。此外,引入太陽能可大幅延長柴油發電機壽命:如果只靠柴油發電,設備壽命通常只有四到五年;結合太陽能后,使用頻率降低,壽命有望延長至15年。
該項目的技術合作方之一Alotta Energy在挪威水產養殖領域也有成功案例。該公司已在為鮭魚養殖企業Emilsen Fisk建設了全球最北端的漂浮式太陽能系統,現已能滿足企業90%以上的用電需求。Emilsen Fisk公司表示:“柴油發電機幾乎不再運行,現場變得非常安靜,我們既節省了能源成本,又減少了排放,還改善了工作環境。這也是我們決定再訂購第二套系統的原因。”該項目部分資金由挪威政府機構Enova提供,該機構負責推動可持續能源轉型。這類激勵政策正在加速行業變革,越來越多的養殖場開始引入漂浮式太陽能系統,即便是已經使用混合動力的養殖企業,也希望進一步降低碳排放。
“漁光互補”在亞洲快速發展。除了挪威和智利,亞洲在水產養殖與太陽能結合方面也走在前列。在中國,多個省份率先推廣“漁光互補”模式:在水產養殖池塘上方鋪設大規模漂浮式光伏板,魚蝦在下方養殖。光伏板可為水體遮陰降溫,抑制藻類生長,同時水體也能為光伏板降溫,提高發電效率。所發電力可直接驅動水泵、增氧機,并為周邊社區供電,實現養殖和能源雙收益。在越南湄公河三角洲,一些蝦農也安裝了漂浮式太陽能系統,用于驅動冷庫和水處理設備,顯著提高了產量和產品質量,同時降低了電力成本。
綠色能源推動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。“漁光互補”正在全球范圍內加速推廣,漂浮式太陽能通過降低柴油使用、減少碳排放、提高能源自給率,改善養殖環境和工作環境。無論是小型魚塘、大型商業化養殖場,還是循環水養殖系統,太陽能都在幫助水產養殖實現更高效、更可持續的發展。隨著技術成熟和成本下降,預計“漁光互補”模式有望在全球水產養殖行業得到更廣泛應用。